国土保护是同盟立国后触发的核心机制,旨在为占领郡城的同盟提供战略缓冲。当同盟达到30级并占领任意一座郡城后,可立国并激活国土保护,该郡城范围内的所有领地(无论是否被完全占领)均受保护。其他玩家无法通过俘虏直接攻占这些领地,必须通过镇压指令重新战斗才能突破防御。国土保护的免战期首次为8小时,后续镇压缩短至4小时,直至保护解除。解除方式包括同盟主动解散国家、敌方占领国都或镇压成功。
国土保护的设计逻辑源于游戏对势力平衡与战略纵深的考量。立国同盟通过郡城控制形成势力范围,防止敌对势力利用俘虏机制快速扩张。镇压指令要求进攻方重新铺路并击败守军,消耗时间与资源,为防守方争取调整部署的机会。若郡城被敌方占领,国家自动解体,国土保护失效。这一机制既鼓励同盟协作防守核心领土,也避免单一势力通过俘虏无限扩张,维持服务器长期对抗的活力。
国土保护的实际应用需结合同盟战略。立国初期应优先巩固郡城防御,利用免战期集结资源与兵力。镇压敌方领土时,需评估路径距离与守军强度,避免因久攻不下消耗主力。国土保护仅针对俘虏机制,常规攻城战不受影响,因此同盟需同步加强城池驻防。对于进攻方而言,集中力量攻占郡城可快速瓦解敌方国土保护,比逐个镇压更高效。
从游戏生态看,国土保护延长了赛季中后期的策略深度。弱势同盟可通过立国获得喘息空间,而强势同盟需权衡镇压成本与收益。开发者通过调整免战时长与镇压规则(如S3赛季后镇压时间统一为5分钟)优化体验,避免保护机制沦为僵局工具。玩家需理解其本质是资源控制与时间博弈,而非绝对防御。掌握国土保护机制需关注三点:一是立国条件与郡城选择直接影响保护范围;二是镇压指令的路径规划与兵力配置决定突破效率;三是免战期递减规则要求防守方及时补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