组建军团部队是提升战力的核心环节。军团部队相比普通城市生产的军备更具威慑力,组建过程需要军团成员协同完成。首先需确保有指挥官权限的成员将城市改造为军团城市,这是生产高级军备的基础。军团城市通过商业区接收成员贡献的资源,并在军需部实现资源、补给品和军备的调配运输。成员需优先升级军事基地和兵工厂,这两类建筑直接影响部队组建效率和兵种解锁进度。资源管理方面,钢铁、橡胶和石油是生产重型装备的关键材料,必须通过占领资源点或升级对应建筑保障供应。
组建部队前需明确战术定位,不同兵种有特定功能。步兵是基础作战单位,适合前期快速扩张;坦克部队承担突击任务,需配合炮兵阵地增强火力;防空部队和战斗机编队则是抵御空袭的核心。兵种科技研发不可忽视,提升科技等级能显著增强部队属性。部队编制人数受城市等级和统帅领导力影响,占领25级以上城市或进行统帅进修可增加编制上限。军团作战时需注意部队协同,例如坦克吸引火力而攻城炮远程输出,侦察车提供视野支援等战术配合。
资源分配策略直接影响部队组建速度。高产农场和高产铁矿是基础资源保障,商业区则用于资源置换和运输调配。建议将60%资源投入军事生产,30%用于建筑升级,10%作为战略储备。军团成员可通过交易所调剂资源余缺,但需避免过度依赖外部供给。石油和橡胶等稀缺资源建议由军团统一规划,集中用于关键兵种生产。补给品厂必须保持运转,确保部队食物、弹药和燃料供应不间断,否则将导致战力衰减。
对抗野城时,建议配置40%坦克、30%炮兵、20%步兵和10%特种兵的混合编队;防御战则应增加防空部队比例至25%。部队组建完成后需进行阵型演练,炮兵单位需保持安全距离,攻城车应置于坦克掩护之下。军团指挥官可通过雷达站掌握战场态势,及时调整部队构成。火箭炮对车辆单位有4倍伤害加成,但自身防御薄弱,必须配置护卫部队。空军部队组建后应优先夺取制空权,为地面部队提供掩护。
喀秋莎火箭炮和龙卷风防空系统是终极兵种,需在军团城市达到二级建造标准后全力生产。每支精锐部队建议配备专属将领,通过技能升级强化特定属性。城市防御体系需同步完善,五级炮塔配合防空塔能有效抵御大规模进攻。部队维护成本随等级提升而增加,务必保持至少两座满级橡胶厂的持续产出。当部队总规模突破万人时,应采用模块化编制,每个作战单元包含坦克、炮兵和步兵的标准化配置,便于快速响应战场变化。
炮兵阵地能提升30%射程但仅限于平原地形,森林地形则适合布置反坦克障碍。浮桥建设可阻断海军通行,是渡河作战的关键设施。侦察车视野范围达450单位,相当于移动雷达站,必须编入每支远征部队。部队移动时注意地形损耗,山地会降低装甲部队30%移速。伤兵恢复策略建议选择救死扶伤,其10分钟持续期内可恢复120%伤兵。最后提醒,任何部队调动都必须携带充足补给,否则将导致非战斗减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