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有效使用400航母编队,需从舰载机配置、战术协同、资源分配及实战操作四个维度系统规划。航母的核心战力在于舰载机,优先研发并搭载高等级战斗机与轰炸机,确保制空权与对地打击能力。每艘航母至少配备20架战斗机与30架轰炸机,战斗机用于拦截敌方空中单位,轰炸机则针对地面目标与敌方舰队。舰载机升级应侧重火力与航程,通过科研中心提升航母搭载容量与舰载机属性。航母编队需搭配驱逐舰与巡洋舰护航,驱逐舰负责反潜与近防,巡洋舰提供中程火力支援,形成多层次防御体系。
资源分配是维持航母持续作战的关键。制造400艘航母需消耗大量钢材、石油与金币,建议提前建设高级船坞与资源工厂,优先提升钢铁与石油产量。战时启用钢铁熔炉策略可临时提升资源产出效率。航母编队出征前需确保补给充足,每艘航母携带至少5000单位燃油与3000单位弹药,避免因补给不足导致战斗力下降。军团城市可集中生产高级军备,通过商业区共享资源,缩短备战周期。
战术层面,航母编队应避免正面冲突,利用舰载机航程优势实施远程打击。开局后迅速占领地图边缘的高价值资源点,建立前线基地。作战时优先摧毁敌方雷达与防空设施,削弱其侦察与防御能力。舰载机分批次出击,首轮轰炸重点目标,后续梯队负责清扫残余单位。若遭遇敌方潜艇或高速舰队,立即召回舰载机并调整阵型,由护航舰艇接敌。航母编队指挥官需实时关注战场动态,通过策略卡释放干扰射击或空中侦查辅助作战。
尽管航母火力强大,但防御力较低,一旦被敌方战列舰或潜艇近身极易受损。建议将航母部署在舰队后方,与前线保持至少30单位距离。遭遇敌方空军突袭时,立即启动防空火力策略,并调动护航战斗机拦截。战后及时返航维修,利用船坞的自动修复功能减少损耗。长期作战需轮换编队,保留30%航母作为预备队应对突发状况。通过军团协作可共享侦察情报,提前规避高风险区域。